2026武漢國際半導體產業博覽會9月啟幕!光刻機、EDA、第三代半導體齊聚武漢國博
芯片是怎么“煉”成的?這場在武漢舉辦的半導體展,揭開中國芯背后的硬核制造鏈
從硅片到封裝:2026武漢半導體產業及電子技術展覽會全景呈現半導體產業的“隱形長城”
你每天使用的手機、電腦、汽車甚至家電,背后都藏著一個共同的核心——芯片。而芯片的背后,是一條極其復雜、精密且高度協同的半導體產業鏈,涵蓋設計、材料、設備、制造、封裝與測試六大環節。這條鏈,決定了一個國家在數字時代的話語權。2026年9月22日至24日,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“2026中國(武漢)國際半導體產業及電子技術博覽會”,將首次系統性呈現這一國家戰略級產業的全貌,帶你看清“中國芯”崛起背后的底層力量。

作為華中地區規格最高、覆蓋最全的半導體專業展會,本屆博覽會聚焦半導體設備、IC設計、晶圓制造、先進封裝、關鍵材料、第三代半導體及高端電子元器件等核心板塊,既展示前沿技術突破,也強調產業鏈協同,為國產替代與自主創新提供重要交流平臺。
在半導體設備展區,觀眾將看到支撐芯片制造的“大國重器”:光刻機、刻蝕機、離子注入機、CVD/PVD設備、清洗機、劃片機、探針臺……這些高精尖裝備,是晶圓廠的“手腳”與“眼睛”。沒有它們,再好的設計也無法落地。同時,機器人自動化、機器視覺、潔凈室系統等配套技術,也體現了制造環境對微米級精度的極致要求。

而在上游,IC設計是芯片的“大腦藍圖”。展會將集中展示EDA(電子設計自動化)工具、MCU微控制器、電源管理芯片、傳感器芯片等設計成果。EDA被譽為“芯片之母”,其重要性不亞于制造設備;而各類專用芯片的設計能力,則直接決定終端產品的性能邊界。
制造環節的核心是晶圓廠與代工廠。無論是模擬、數字還是數;旌霞呻娐,都需要在超凈環境中完成數百道工藝步驟。本次展會雖不設產線,但通過材料、設備與工藝技術的聯動展示,讓觀眾理解“一片硅如何變成智能芯片”的全過程。
尤為引人關注的是第三代半導體專區。以碳化硅(SiC)和氮化鎵(GaN)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,正加速應用于新能源汽車、5G基站、光伏逆變器等領域。它們耐高壓、耐高溫、效率高,是實現綠色能源轉型的關鍵材料。展會上,從襯底、外延到器件封裝的完整鏈條將被呈現。

與此同時,半導體材料作為產業基石同樣不容忽視。高純硅片、光刻膠、電子氣體、靶材、封裝基板等,每一項都關乎良率與性能。尤其在當前全球供應鏈波動背景下,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已成為行業共識。
在后端,封裝與測試是芯片走向市場的最后一環。先進封裝技術如Chiplet、3D堆疊正打破摩爾定律瓶頸;而高精度測試設備則確保每顆芯片功能可靠。從探針卡到分選機,從鍵合絲到塑封料,細節決定成敗。
此外,展會還涵蓋大量高端電子元器件,包括被動元件、連接器、傳感器、電源模塊等,它們雖非芯片本身,卻是構建完整電子系統的必要拼圖。
組委會:李凱 安娜 177 4355 0392 177 4355 1560
V :expo-Mrli V: EXPO-ANNA
❶❼❼⓸⓷❺❺尾號⓪❸⓽❷或❶⑤⓺⓪
展會組委會李凱為了給您提供更準確的報價,建議您直接聯系我們的客服人員李凱,或者您也可以通過撥打組委會李經理的電話(電話號碼已以數字形式隱晦給出,請注意識別:壹柒柒-肆三五五-零三玖二或壹柒柒-肆三五五-壹伍六零))來咨詢參展費用的詳細信息。
武漢作為國家存儲器基地和“中國光谷”核心區,在集成電路、光電融合、新材料等領域具備深厚積累。舉辦此次高規格展會,不僅服務本地“芯屏端網”產業集群,也為全國半導體企業搭建了一個技術對接、生態共建、趨勢共判的重要窗口。

對公眾而言,半導體或許遙遠而抽象,但在工程師眼中,它是數字文明的物理根基。每一次數據傳輸、每一瓦電力轉換、每一幀圖像渲染,都依賴于無數微結構的精準協作。
2026年9月22日至24日,走進武漢國際博覽中心,你將踏入一個由硅、光、電與代碼構成的微觀宇宙。在這里,沒有喧囂的營銷,只有沉默的創新;沒有浮夸的概念,只有扎實的工藝。這場關于“芯”與“鏈”的盛會,正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路上的一座重要路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