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費者層面,近半的門店出現客流下滑,下滑比例在20%以內的居多,但仍有16%的門店可以做到客流上升。
門店認為消費者不進店主要原因是:線上便利性,新客拓展不夠和老客粘性不足。(*關于消費者為什么不進店,CBME做了一份基于5000位消費者樣本的調研報告,敬請期待)
調研中我們發現,線上的價格戰確實削弱了線下門店的競爭力。77.4%的門店價格有競爭力的商品低于30%。很多零售商開始摸索線上運營,平均來看零售商7.5%的銷售來自于線上,線上做得好的零售商,其線上業務的比例已超過30%。
所以,零售商完全可以利用現在的互聯網平臺,通過全域營銷來服務消費者。
談及消費者,對于門店來說無外乎兩個路徑:拓新客,以及維護老客。
在拓新客方面能看到,零售門店新客比例普遍在10%-30%。而在門店實際運營來看,有效拓展新客的方式,分別是線下活動、即時零售、多平臺社群營銷。

當然,就不同城市的情況來看,這些獲客方式有細微的差別。線下精準地推,仍然是下沉市場非常重要的獲客方式。
另外在調研中我們發現,用戶粘性仍值得門店深挖。零售門店活躍用戶占比大多在10%-30%,可以看出活躍用戶占比不高。活躍用戶銷售貢獻占比過半的為49%,離2:8原則仍有差距。

其中,下沉市場中,活躍用戶銷售貢獻占比過半的為62%,高于全國整體水平。這其實也說明了在下沉城市的很多單體店,老板個人IP的力量,會有粘性相對較高的消費者群體。
所以把復購率這些數據往上提一提,對門店的生意增長有很大的幫助。
品類維度,基于母嬰店,以及淘寶天貓、京東、抖音三大線上平臺的數據洞察發現,線上平臺占比最高的品類是童裝童鞋,而線下則是奶粉。

此外,結合毛利率來看,奶粉作為門店占比最高品類,目前毛利率低于基準線。

整體來看,營養品仍是最熱門品類,也是門店希望重點提升銷售的品類。童裝和洗護也是門店希望重點拓展的品類。
另外,中大童和全家化背后蘊含著新增量。64%的調研門店表示2024年希望重點拓展全家營養品。